- 作者:黄群慧 杨虎涛
- 时间:2022-03-28
- 点击:5514
-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现代化史上的伟大创造,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拓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新贡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质和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质
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特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考察表明:对于后发国家而言,一个积极有为、坚强有力的执政党是实现经济赶超的关键。这同样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拓展的关键。在现代化进程中,执政党的重要作用是领导人民构建后发国家所不具备但却是实现经济赶超所必备的基础和条件,包括基础设施、法律制度、产业政策、教育培训等。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的过程中,内外部约束条件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我国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短期、中期现代化目标,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期目标不动摇,充分发掘潜力、抓住机遇,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远见卓识和坚强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彰显了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回顾中国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可以发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果没有具有坚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就无法在复杂、艰苦、多变的环境中实现社会凝聚和社会动员,也很难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更无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世界历史上,只有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经过历史和人民选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得以形成和拓展的根本保证。
坚持独立自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把“坚持独立自主”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坚持独立自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个显著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先行构建和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后发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绝非易事。一些后发国家付出丧失独立性的代价谋求依附性发展,结果却陷入各种发展“陷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团结奋斗的结果,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进一步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坚持并联式叠加发展。尽管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无疑是现代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础支撑。从世界范围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后发国家,通过工业化驱动现代化都是必然的路径选择。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重点工程,到改革开放以来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化始终是我国现代化的主要基础和动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对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表明我们党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愈益清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并联式叠加发展的现代化思想和实践,带来了我国生产力大发展。1952年,我国GDP仅为679.1亿元,人均GDP仅为119元;2021年我国GDP突破11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改革开放以来,在1978年到2020年的42年里,我国GDP年均增速达到9.2%。一个在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基础上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实现如此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无疑是世界现代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拓展,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证明: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发展中国家要坚定自己的现代化目标,结合本国国情积极探索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落后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愿景之间的巨大差距,只应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强烈意愿和动力源泉,绝不应成为放弃独立自主的理由。发展中国家将强烈的现代化意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需要有一个坚强有力、能够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执政党。在这样的执政党领导下,才能在长期赶超过程中始终凝聚人民共识、代表人民利益,锲而不舍地追求现代化目标。
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题。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目的不同,现代化的特征和背后的逻辑也存在很大差异。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服从于资本逻辑,缓解资本积累矛盾、满足资本增殖诉求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的力量。与之根本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导向,以造福人民为目的,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我们创造性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充分发挥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又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违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了增进人民福祉、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题。
推动人类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使中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展望未来,我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将使人类现代化的总人口规模增加十多亿。十多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这无疑是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的现代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和人类社会进步方向的现代化。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始终积极承担责任,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贡献力量。无论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还是当人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国都充分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增长引擎的重要作用,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导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和行动,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动担当和博大胸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现代化史上的伟大创造,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拓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新贡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质和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质
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特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考察表明:对于后发国家而言,一个积极有为、坚强有力的执政党是实现经济赶超的关键。这同样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拓展的关键。在现代化进程中,执政党的重要作用是领导人民构建后发国家所不具备但却是实现经济赶超所必备的基础和条件,包括基础设施、法律制度、产业政策、教育培训等。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的过程中,内外部约束条件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我国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短期、中期现代化目标,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期目标不动摇,充分发掘潜力、抓住机遇,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远见卓识和坚强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彰显了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回顾中国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可以发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果没有具有坚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就无法在复杂、艰苦、多变的环境中实现社会凝聚和社会动员,也很难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更无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世界历史上,只有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经过历史和人民选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得以形成和拓展的根本保证。
坚持独立自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把“坚持独立自主”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坚持独立自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个显著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先行构建和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后发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绝非易事。一些后发国家付出丧失独立性的代价谋求依附性发展,结果却陷入各种发展“陷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团结奋斗的结果,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进一步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坚持并联式叠加发展。尽管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无疑是现代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础支撑。从世界范围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后发国家,通过工业化驱动现代化都是必然的路径选择。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重点工程,到改革开放以来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化始终是我国现代化的主要基础和动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对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表明我们党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愈益清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并联式叠加发展的现代化思想和实践,带来了我国生产力大发展。1952年,我国GDP仅为679.1亿元,人均GDP仅为119元;2021年我国GDP突破11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改革开放以来,在1978年到2020年的42年里,我国GDP年均增速达到9.2%。一个在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基础上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实现如此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无疑是世界现代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拓展,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证明: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发展中国家要坚定自己的现代化目标,结合本国国情积极探索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落后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愿景之间的巨大差距,只应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强烈意愿和动力源泉,绝不应成为放弃独立自主的理由。发展中国家将强烈的现代化意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需要有一个坚强有力、能够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执政党。在这样的执政党领导下,才能在长期赶超过程中始终凝聚人民共识、代表人民利益,锲而不舍地追求现代化目标。
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题。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目的不同,现代化的特征和背后的逻辑也存在很大差异。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服从于资本逻辑,缓解资本积累矛盾、满足资本增殖诉求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的力量。与之根本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导向,以造福人民为目的,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我们创造性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充分发挥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又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违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了增进人民福祉、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题。
推动人类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使中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展望未来,我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将使人类现代化的总人口规模增加十多亿。十多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这无疑是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的现代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和人类社会进步方向的现代化。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始终积极承担责任,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贡献力量。无论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还是当人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国都充分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增长引擎的重要作用,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导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和行动,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动担当和博大胸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现代化史上的伟大创造,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拓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新贡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质和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质
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特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考察表明:对于后发国家而言,一个积极有为、坚强有力的执政党是实现经济赶超的关键。这同样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拓展的关键。在现代化进程中,执政党的重要作用是领导人民构建后发国家所不具备但却是实现经济赶超所必备的基础和条件,包括基础设施、法律制度、产业政策、教育培训等。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的过程中,内外部约束条件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我国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短期、中期现代化目标,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期目标不动摇,充分发掘潜力、抓住机遇,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远见卓识和坚强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彰显了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回顾中国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可以发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果没有具有坚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就无法在复杂、艰苦、多变的环境中实现社会凝聚和社会动员,也很难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更无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世界历史上,只有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经过历史和人民选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得以形成和拓展的根本保证。
坚持独立自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把“坚持独立自主”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坚持独立自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个显著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先行构建和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后发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绝非易事。一些后发国家付出丧失独立性的代价谋求依附性发展,结果却陷入各种发展“陷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团结奋斗的结果,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进一步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坚持并联式叠加发展。尽管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无疑是现代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础支撑。从世界范围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后发国家,通过工业化驱动现代化都是必然的路径选择。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重点工程,到改革开放以来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化始终是我国现代化的主要基础和动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对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表明我们党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愈益清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并联式叠加发展的现代化思想和实践,带来了我国生产力大发展。1952年,我国GDP仅为679.1亿元,人均GDP仅为119元;2021年我国GDP突破11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改革开放以来,在1978年到2020年的42年里,我国GDP年均增速达到9.2%。一个在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基础上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实现如此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无疑是世界现代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拓展,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证明: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发展中国家要坚定自己的现代化目标,结合本国国情积极探索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落后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愿景之间的巨大差距,只应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强烈意愿和动力源泉,绝不应成为放弃独立自主的理由。发展中国家将强烈的现代化意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需要有一个坚强有力、能够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执政党。在这样的执政党领导下,才能在长期赶超过程中始终凝聚人民共识、代表人民利益,锲而不舍地追求现代化目标。
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题。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目的不同,现代化的特征和背后的逻辑也存在很大差异。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服从于资本逻辑,缓解资本积累矛盾、满足资本增殖诉求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的力量。与之根本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导向,以造福人民为目的,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我们创造性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充分发挥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又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违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了增进人民福祉、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题。
推动人类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使中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展望未来,我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将使人类现代化的总人口规模增加十多亿。十多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这无疑是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的现代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和人类社会进步方向的现代化。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始终积极承担责任,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贡献力量。无论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还是当人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国都充分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增长引擎的重要作用,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导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和行动,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动担当和博大胸怀。
(附原文链接: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3219504528745875136&item_id=13219504528745875136)